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12/14 視覺文化論壇之六:吳東龍/創意與都市:東京本身就是設計文化


視覺文化論壇之六
創意與都市:東京本身就是設計文化


講者:吳東龍,《設計東京》系列作者、東喜設計工作室負責人
日期:12月14日 星期二上午8:10-10:00
地點:國立陽明大學第二教學大樓231室



主辦單位: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推動計畫
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交通指南:捷運:淡水線「石牌站」站外大學眼鏡行門口轉搭校園公車(悠遊卡刷付2元),
                    搭至「陽明大學實驗大樓」站下車。 班次間隔十五分鐘,行車時間約五分鐘。
駕車:請在警衛室換證,開至「實驗大樓」旁停車場停放。

http://web.ym.edu.tw/ezcatfiles/a001/img/img/766/map.html Y8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12/16(四)、12/19(日)、12/21(二) Feeling Bad in 2010:酷兒 情感 政治 國際論壇

12/16(四)、12/19(日)、12/21(二) Feeling Bad in 2010:酷兒 情感 政治 國際論壇

本次國際論壇,邀請晚近情感政治及酷兒研究重要而具影響力的新秀學者Heather Love來台,從酷兒的文化政治、殘障污名與性污名等情感政治的重要研究領域,與台灣學界及運動界進行交流,希冀透過相互間的對話,再啟台灣在地相關研究及運動的嶄新意義。



Heather Love現任美國賓州大學英語系副教授,刻正於史丹佛人文學中心研究,研究及教學領域包括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的英美文學、酷兒理論與性別研究, 女性主義理論,現代主義與現代性,精神分析與情感研究,社會學與文學,種族與族群,批判性的殘障研究,電影與視覺文化,批判理論等。


Heather Love 教授2007年在哈佛大學出版的重要著作Feeling Backward: Loss and the Politics of Queer History, 針對目前美國酷兒文化政治日益走向貌似光明燦爛、而遺忘或拋卻或必須納入積極面的黑暗過去,以及酷兒研究及運動面對「未來」的兩難性必要,提出重新「回 頭」看負面情感如羞辱、孤單等「黑暗面」的重要。該書探索了幾個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文學文本,以刻意不忘記酷兒現代性憂鬱的姿態,對於酷兒研究文 學、歷史乃至於當前運動倫理,提出具有轉捩意義的思考,被譽為「酷兒研究的新浪潮」。


Heather Love目前正從事的新研究 “The Stigma Archive” 則不止聚焦於社會性相排斥,而將視野擴及於勾連種族、性別、殘障、階級與其他各種範疇的「污名」,將酷兒研究建立於社會邊緣性的大範疇上,此一新的視野的 提出,必然連帶及於個案研究、比較研究、文學、歷史與社會學等方法論層次的重新深入反思,對於酷兒研究及運動的未來都具有啟發性的洞見。


Heather Love教授已有部份作品中譯出版:〈壞毀的身分認同:史帝芬.高登的孤寂與酷兒歷史的艱難〉及〈拒絕的政治〉二文收錄於《憂鬱的文化政治》(台北:蜃樓,2010)。關於本次國際論壇亦可參考下列Heather Love教授已發表的相關著作:






.“Close but not Deep: Literary Ethics and the Descriptive Turn.” New Literary History (Fall 2010), 41(2). “New Sociologies of Literature,” eds. James English and Rita Felski. Forthcoming.


.“Gyn/Apology: Sarah Orne Jewett’s Spinster Aesthetic.” ESQ: 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Winter 2009), 55(3-4), 305-334. “Come Again? New Approaches to Sexual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U.S. Literature,” eds. Christopher Castiglia and Christopher Looby.


. “ Compulsory Happiness and Queer Existence.” New Formations: A Journal of Culture/Theory/Politics (Summer 2006), 63, 52-64.“Happiness,” ed. Sara Ahmed.


. “Living (and Dying) in the Other.” Grey Room 24/Documenta 12, 16-25.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


. “Spectacular Failure: The Figure of the Lesbian in Mulholland Drive.” New Literary History (Winter 2004), 35(1), 117-132. “Rethinking Tragedy.” Reprint in Rita Felski (Ed.). (2008). Rethinking Traged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Wedding Crashers.” Review essay. GLQ: A Journal of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Winter 2007), 13(1), 125-139.
 
 
系列演講座談
I. 12/16日週四上午10:10-13:00 新竹清華大學人社院A202演講廳

    "On the Politics of Emotion: Feeling Backward, Feeling Bad"
  「背」的情感政治


主持人: 白瑞梅(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 洪凌(作家,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鄭聖勳(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謝莉莉(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助理教授)


This paper surveys 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ies and affect studies in recent scholarship. I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 in queer political reflection, and suggest that the focus on emotion, experience, and corporeality in this work can be understood as a queering of politics. I take up the recent debates in queer theory about the relative valu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 in analyses of queer existence, staged for instance in an exchange in the journal _PMLA_ on "The Anti-social Thesis in Queer Studies" and in recent books on queer optimism. I argue for the value of negative feeling in queer politics, suggesting that in an era of pride, gay marriage,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gay life, bad feelings like shame, regret, and loneliness have both strategic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I. 12/19日週日下午1:30-4:30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     
     "Backwardness and the Future of Queer Politics"

      倒退與酷兒政治的未來


主持人: 丁乃非(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教授)

            劉人鵬(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與談人: 王蘋(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黃道明(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助理教授)


In this talk I will address the significance of negative affect in rethinking the form of contemporary politics. Drawing on my work in my book _Feeling Backward_, I will consider the ways that minor and bad affects -- depression, despair, shame, and longing -- might serve a role in the articulation of alternate forms of community and renewed visions of sociality. I argue that political organizing has tended to favor an extremely limited range of emotion -- primarily hope and anger -- and that we need find ways to mobilize the less heroic and more troubling feelings that underwrite contemporary life. I will address some conceptual attempts to think about the public role of emo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will talk through some examples of activist efforts that draw on negative feeling.




III. 12/21日週二上午10:00-13:00 桃園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 A304
       "The Case for Comparison: Stigma Between Disability and Sexuality"
       污名的比較:殘障與性


主持人: 甯應斌(中央大學哲學所教授)

與談人: 陳柏偉(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團長,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諮商與諮詢心理學組博士班)


           喀飛(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常務理事)

           游靜(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Recent activism and theory in the fields of disability and queer studies has focused on the concept of stigma, drawn from a sociological tradition (and particularly from the field of deviance studies). These fields have used the concept of stigma--meaning a discrediting of the subject in public--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exclusion as well as shame and alienation that sexual outsiders and disabled people experience. The radical wing of each of these fields--queer studies and crip studies--have incorporated the concept of stigma into their self-understanding, choosing names that recall histories of injury. In this talk, I take up the question of comparison across different identity groups. Drawing on my recent research on the Canadian-American sociologist Erving Goffman (and his 1963 book, _Stigma: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_), I ask whether an abstract category like stigma can captu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history, experience, and embodiment across social groups. While recent work in queer studies, disability studies, critical race studies, and cultural studies more generally has tended to focus on the local and the specific--offering critiques, for instance, of the "limits of analogy" and of "like race" arguments--I argue that comparison is an indispensable concept for thinking about social exclusion and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coalitional politics.






國際論壇網頁:
http://www.hss.nthu.edu.tw/~apcs/app/news.php?Sn=133


網路報名網址:
http://apcs.nctu.edu.tw/page1.aspx?step=1&no=254545

開放報名時間:12/1(三)至12/9(四)


聯絡方式
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陳小姐(校內分機:34329、專線:03-5724876、E-mail:apcs@my.nthu.edu.tw

主辦單位:台聯大文化研究跨校學程、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文化研究學會、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贊助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第四屆藝術史論壇─宦游‧旅宿‧與勝景 [12月4日, 星期六]

第四屆藝術史論壇─宦游‧旅宿‧與勝景

地點:國立陽明大學活動中心第二會議室
時間: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報名:Yangming.art@gmail.com / 02-28267000#6327 ※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
13:30-14:00 報到

14:00-14:10 開幕/致詞
                    主持人:石守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4:10-15:00 第一場/專題演講
                    主講人:馬雅貞 / 清代蘇州勝景的轉變: 以虎丘與萬年橋為例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15:00-15:20 茶會

15:20-16:10 第二場/專題演講
                    主講人:梅韻秋 / 十九世紀的宦游圖與帝國縮影:麟慶《鴻雪因緣圖記》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16:10-17:00 第三場/專題演講
                    主講人:吳雅婷 / 旅行與空間印象:以宋代旅宿書寫為核心
                    (臺大歷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17:00-17:50 第四場/綜合座談
                    與談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 傅立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熙遠

17:50-18:10閉幕

----------------------------------------------------------------------------------------------


主辦單位/國立陽明大學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推動計畫陽明辦公室

參考地圖/http://web.ym.edu.tw/ezcatfiles/a001/img/img/766/map.html B5
交通指南/
捷運-淡水線「石牌站」站外大學眼鏡行門口轉搭校園公車(悠遊卡刷付2元),
            搭至「陽明大學校門口」站下車,接續步行五分鐘即可到達。
駕車-請在警衛室換證,開至「圖書館」旁停車場停放。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陽明視覺文化論壇之五:趙順良/ 「無稽的樂趣:馬格利特、佛洛伊德與超現實詭態」

陽明視覺文化論壇之五




題目:無稽的樂趣:馬格利特、佛洛伊德與超現實詭態


(Pleasure in Nonsense: Magritte, Freud and the Surrealist Grotesque)



講者:趙順良

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歐洲比較文學博士。

主要研究領域為詩學、(幻奇)美學與(視覺)修辭學等。

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 (2010),

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出版,

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日期:12月2日 星期四下午1:30-3:20


地點:國立陽明大學第一教學大樓124室





主辦單位: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推動計畫陽明辦公室

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交通指南:捷運:淡水線「石牌站」站外大學眼鏡行門口轉搭校園公車(悠遊卡刷付2元),

搭至「陽明大學實驗大樓」站下車。班次間隔十五分鐘,行車時間約五分鐘。

駕車:請在警衛室換證,開至「實驗大樓」旁停車場停放。

http://web.ym.edu.tw/ezcatfiles/a001/img/img/766/map.html Y8



海報圖像出處:René Magritte, Hommage à Alphonse Allais, 1964. Reprinted from Suzi Gablik, Magritte(London: Thame and Hudson, 1985).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陽明視覺文化論壇之四


中產階級拘謹的出走:《神祕約會》的女性凝視(的不在)




講者:林文淇

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兼任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同時擔任《放映週報》總編輯以及《電影欣賞學刊》主編。

著有《華語電影中的國家寓言與國族認同》,

編有《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台灣電影的聲音》等書。



日期:11月25日 星期四10:10-12:00

地點:國立陽明大學第一教學大樓124室



主辦單位: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推動計畫陽明辦公室

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交通指南:捷運:淡水線「石牌站」站外大學眼鏡行門口轉搭校園公車(悠遊卡刷付2元),

搭至「陽明大學實驗大樓」站下車。 班次間隔十五分鐘,行車時間約五分鐘。

駕車:請在警衛室換證,開至「實驗大樓」旁停車場停放。

http://web.ym.edu.tw/ezcatfiles/a001/img/img/766/map.html Y8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2010視覺與文化識讀國際研討會 (2010 Visua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會議說明

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以由「校內出發、在地(國內)整合、國際交流、展望未來」的策略,於2009年舉辦「視覺識讀:藝術與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共三十餘位學者發表論文與舉行座談。會議以兩天進行,同一時間以兩場次同時進行,成功吸引超過百名國內各大學師生與會。該次會議的成功顯示國內對於視覺文化,尤其是藝術與電影領域,有高度研究興趣,此一主題的會議十分值得持續舉辦。是以,視覺文化研究中心擬於2010年11月19日、20日舉辦第二屆「視覺與文化識讀」國際學術研討會。透過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讓國內外學者藉此相互交流,經文學、電影、表演、空間等不同領域的理論和批評方法的對話,研擬出視覺文化研究教育運用的方向、趨勢與新契機。


目的與進行方式

視覺文化研究中心訂於2010年11月19、20日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舉行「視覺與文化識讀」研討會。會議旨在邀集國內外藝術電影戲劇等領域學者共同針對當代視覺文化的現象與進行剖析與探討。本次會議主在希望藉由不同學者與視覺文化相關的專題研究中進一步理解視覺化思考與文化各層面之間彼此的嵌結或可能具有的各種關連。以圖/影為起點,去思考和學習視覺藝術與多元媒體、電影解析、歷史建構、城市圖景、感官經驗、身分認同以及文化交流與差異等面向。發表人可選擇以中文或英文發表,主題演講將提供會眾論題的中英文文字稿閱讀,其餘論文則由發表人提供中文與英文初稿電子檔案,於會前發送給所有與會發表人,另外於會議手冊中將提供詳細中、英文摘要給與會人員。

活動網頁連結

會議議程:http://visual.ncu.edu.tw/Conference/program.asp?C_ID=2
線上報名:http://visual.ncu.edu.tw/Conference/register.asp?C_ID=2



籌備委員:

籌備主任: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林文淇副教授

籌備副主任:中央大學法文系許綺玲副教授

大會主席: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吳方正教授

籌備委員:中央大學英文系白大維教授、周慧玲副教授、李振亞副教授;中文系孫玫教授、莊宜文助理教授;藝研所周芳美副教授、謝佳娟助理教授、曾少千副教授、巫佩蓉助理教授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系列演講~2010/7/26(週一)【東亞天人交通的禮樂藝能:以日本神樂為例】


時間:99726日(星期一)下午200400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文物圖象研究室(研118室)
主講:三須祐介(日本廣島經濟大學經濟學部准教授)
講題:東亞天人交通的禮樂藝能:以日本神樂為例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2010/07/05-07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展覽主題系列演講:韓國陶瓷之美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展覽主題系列演講


韓國陶瓷之美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

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下午二時
演講:關於15世紀的朝鮮粉青沙器
姜敬淑
東亞大學訪問教授
忠北國立大學榮譽教授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四樓視聽研討室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上午十時
座談會:韓國學界對中國與韓國陶瓷的研究現況
姜敬淑教授、方炳善教授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三樓善本圖書研討室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上午十時
演講:十七世紀的韓日陶瓷交流
方炳善
高麗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科教授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四樓視聽研討室




全程以韓文演講,現場備有中文翻譯。
不需報名,自由參加
聯絡資訊:02-2881-2021轉2707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2010/07/05(一)中午12:30—13:30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方聞院士演講:「藝術即歷史—漢唐奇蹟在敦煌」




時間:2010年7月5日(星期一)中午12:30—13:30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文物七樓704會議室

主講:方聞院士

講題:「藝術即歷史—漢唐奇蹟在敦煌」


                    參           !!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備註:本演講採自由入席,不需事先報名,無任何身分限制,歡迎系所師生參加。若需演講參加證明者,請當天向主辦單位索取,網站上亦提供相關訊息與資料可供參考,歡迎各位踴躍參與!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2010/8/9~視覺文化學術研習營(暨工作坊)~7/15截止報名





視覺文化學術研習營(暨工作坊)

當代藝術史展現文化轉向的新趨勢,逐漸擴充學科的範圍為視覺文化的研究,而當代人文社會科學則愈來愈重視與視覺或圖像相關的各種議題研究,這股潮流甚至被稱為視覺轉向。這個研習營活動的宗旨,就是要動態地描繪與介入這股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趨勢。我們將探究藝術社會史、文化∕批判理論、文化評論、文化∕藝術社會學、文化史、文化研究、科技史、科技與社會這些領域,如何從跨領域的角度,將視覺文化當作研究的課題。我們的研習目的,在於藉此活動促進活動參與者對這個新興研究潮流的興趣,引導他們從多元的領域,綜觀跨學科研究近代視覺文化的藍圖與場域,以激盪探討視覺文化新興課題的學術計畫。


活動時間:201089~10(11)
活動地點: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館二樓演講廳
即日起開始報名至2010715日止,採網路報名,
助理教授、博士生請上 http://www.ym.edu.tw/hss/vca_camp/
大學及碩士生請上 http://www.ym.edu.tw/hss/vca_wshop/
yangming.art@gmail.com  02-28267000 # 6329  趙小姐
或上「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首頁進入連結。

研習講師:
視覺文化與歷史:石守謙 (中央研究院 歷史與語言研究所)
藝術社會史:徐澄琪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藝術史系/陽明大學 藝術與文化研究所客座籌備師資)
近代視覺文化:劉瑞琪 (陽明大學 藝術與文化研究所籌備師資)
文化史:陳熙遠 (中央研究院 歷史與語言研究所)
文化研究:黃宗儀 (台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科技史、科技與社會:傅大為 (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文化∕藝術社會學:蘇碩斌 (陽明大學 藝術與文化研究所籌備師資)
當代視覺文化評論:陳香君 (陽明大學 藝術與文化研究所籌備師資)

主辦單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推動計畫陽明辦公室
承辦單位: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155





2010/6/21(一)中研院史語所【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第十一至十七世紀間中日韓三地的藝文互動】系列演講



時間:99621日(星期一)
下午200400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文物圖象研究室(研118室)

主講:黃立芸
(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

講題:「十五、十六世紀中國與日本的大畫面花鳥畫
             ──由呂紀〈四季花鳥圖  四幅〉
(東京國立博物館)談起」







備註:本演講採自由入席,不需事先報名,無任何身分限制,歡迎系所師生參加。若需演講參加證明者,請當天向主辦單位索取,網站上亦提供相關訊息與資料可供參考,歡迎各位踴躍參與!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2010/5/31 (一) 陽明「視覺文化」論壇系列演講之一 ---劉紀蕙 教授:【物的邏輯:視覺化的對象與主體之出現 】

2010/5/31 ()    12:30-14:40
陽明「視覺文化」論壇系列演講之一 

物的邏輯:視覺化的對象與主體之出現 
劉紀蕙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國立陽明大學圖資大樓八樓839研討室 

歡迎蒞臨參與!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2010/5/29(星期六)第三屆「藝術史論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圖資大樓一樓遠距教室

第三屆藝術史論壇

時間:民國99529 (星期六)
地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圖資大樓一樓遠距教室

各位藝術史學界的朋友們,歡迎一同來到臺南藝術大學,參與我們「藝術史論壇」的第三次聚會。這一次的論壇將以「高等教育裡的藝術史」為主軸,探討在大學和研究所中的藝術史教育與實踐,透過藝術史界同仁們的資訊分享與交流,對於教學中的理論與實際應用,以座談討論讓這個學門得以與時俱進,充足發展。

本次座談的主題主要有二,第一個主題是與藝術史學研究者切身相關的學科定位問題,有鑒於在官方部門如教育部、考選部和國科會等,對於藝術史等相關研究領域的「學科標準分類」,並沒有統一的認定,不僅在「藝術」或「人文」兩個學門之間擺盪,甚至有將藝術史放置在「綜合藝術學類」或「戲劇舞蹈學類」,而與表演藝術或戲劇舞蹈並置的現象出現。這種定位不明、歸屬混淆的結果,將導致學術人才和資源無法充分發揮效益,對於藝術史研究者來說,也無法得到公正合理的學術尊嚴。相關內容請參閱拙著〈臺灣大學校院中的藝術史教育及相關問題(見附件)

至於第二項的「教育」主題方面,則包含 ()在大學中開設藝術史學相關系所的目標與實踐個案,例如臺大藝術史研究所、央大藝術學研究所、臺師大藝術史研究所,以及南藝大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和藝術史學系等;()在大學中開設藝術史相關學程,例如臺大之「亞洲藝術學程」、央大之「藝術與視覺文化學程」以及南藝大的「臺灣出土()文物研究與修復學程」、「臺灣宗教文物詮釋與展示學程」等。

此活動將在529(星期六)舉行,但特別歡迎藝術史學界的朋友們在前一天就入宿本校,藝術史學系師生將在528(星期五)晚上六點與各位來賓們共進晚餐,餐後將有一場針對動畫電影「八田來了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建設烏山頭水庫的事蹟的討論會,以引起各位在星期六早上正式開會前,前往烏山頭水庫漫遊的興致。「藝術史論壇」討論會將在上午10點正式展開,在下午5點結束。歡迎各位蒞臨好山好水的臺南藝術大學。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黃翠梅  敬邀
2010. 05. 07



第三屆「藝術史論壇」大會議程表


5月29日 (星期六)

10:00-10:30> 臺灣的藝術史學研究與展望 (論壇發起人: 石守謙教授)

10:30-12:00> 藝術史的位置? 藝術史學科分類問題 (引言人: 黃翠梅教授)

12:00-13:30> 餐敘

13:30-15:30> 台灣藝術史教育與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發展與現況 (主持人:黃猷欽助理教授)

                           1.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與相關學程(盧慧紋助理教授)
          
                           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曾肅良教授)
        
                           3.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與相關學程(謝佳娟助理教授)

                           4.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劉瑞琪副教授)

                           5.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與相關學程(于禮本助理教授、盧泰康助理教授)

15:30-16:00> 中場茶點

16:00-17:00> 綜合討論 [含第四、五次「藝術史論壇」舉辦地點暨主題內容討論]

17:00-- > 賦歸





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2010台大藝史所學生研討會將在5/14(五)舉行,歡迎您蒞臨參與!


2010台大藝史所學生研討會將在5/14(五)舉行,歡迎您蒞臨參與!

時間:5/14 9:00-17:00
地點:台大文學院一樓演講廳


發表人:
林亭宇〈長安地區北周時期佛教造像與信仰研究〉
彭寶儀〈來自西洋的皇朝禮器—從兩件清宮自鳴鐘談起〉
何姤霖〈困境與轉機─論台灣與世界遺產的關係〉
余玉琦〈六至八世紀長安城形制在東亞諸國的傳播:東亞都城範型形塑史研究〉
易穎梅〈都城、風水與厭勝〉
李宜蓁〈策彥周良之肖像研究〉
李定恩(Lee, Jung Eun)〈樂浪出土彩篋人物圖像的時代探究〉
評論人:
張秩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四)
許雅惠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訪問學人)
陳怡君(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秀姿博士(南亞技術學院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岸野俊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二)
蘇玟瑄(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四)
游秋玫(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備有茶水點心,歡迎自由入場~
 
 
台大藝史所學生會敬邀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2010/05/07(週五)下午2:30陽明大學人社院-石守謙老師主講『當作品走出美術館-從繪畫、小說到社會』

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級演講系列 (三) 


講題: 『當作品走出美術館-從繪畫、小說到社會』

講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石守謙研究員



時間: 99 年 05 月 07 日 (五) 下午 15:00 - 17:00

(下午2: 30 開始,備有茶點與講者交流)



地點: 陽明大學人社中心階梯教室(全家便利商店樓上)


歡迎踴躍參加^^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2010年3月30日桝屋友子教授: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展覽主題系列演講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展覽主題系列演講
桝屋友子教授Professor Masuya Tomoko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翻譯:嚴雅美小姐

演講題目
永恆的燦爛:中東虹彩陶的歷史
History of Luster-Painted Ware in the Middle East: The Luster that Lasts

時間:2010330日星期二下午20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四樓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台灣大學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
 
 

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聯絡壇主

JournalofArtStudies@gmail.com 李佳穎 小姐 (03)422-7151*33661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