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議程與地點更動~~2009/06/18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乾隆宮廷藝術」學術研討會


注意:議程與地點更動,因報名踴躍,可報名到5/31!


2009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乾隆宮廷藝術」學術研討會
※ 會議日期:2009年6月18日(週四)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國際會議廳



08:50 - 09:20
報 到
09:20 - 09:25
開 幕:主持人 謝明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

09:25 - 09:50
演講1:Archive of Power: The Qing Dynasty Imperial Garden-Palace at Rehe
劉怡瑋博士 (Curator of Asian Art,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09:50 - 10:15
演講2:寶親王的書畫收藏
邱士華女士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10:15 - 10:35
評 論:王正華教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0:35 - 10:50
中場休息


10:50 - 11:15
演講3:乾隆皇帝書法研究
王耀庭教授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11:15 - 11:40
演講4:從四幅《歲朝圖》的表現問題談到乾隆皇帝的親子關係
陳葆真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
11:40 - 12:00
評 論:何傳馨先生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


12:00 - 13:30
午餐


13:30 - 13:55
演講5:乾隆御筆《盤山圖》軸研究
傅申教授 (華梵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13:55 - 14:20
演講6:宮廷動物與文化交流:以楊大章畫額摩鳥為中心
賴毓芝博士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14:20 - 14:40
評 論:石守謙教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14:40 - 14:55
中場休息


14:55 - 15:20
演講7:洋風與新挑戰:乾隆宮廷畫琺瑯的發展
施靜菲博士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助理研究員)
15:20 - 15:45
演講8:清高宗乾隆皇帝為洋彩配製木匣及其組合陶瓷多寶格的問題
余佩瑾女士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研究員)
15:45 - 16:05
評 論:謝明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


16:05 - 16:55
綜合討論:主持人 謝明良教授

16:55 - 17:00
閉 幕:主持人 謝明良教授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5/27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David L. Porter教授(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Michigan)演講公告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演講公告


主講者:David L. Porter教授(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時間: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下午2: 30

地點:歐美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

講題:「Gendered Utopias in Chinese Porcelains and English Women's Writings of the 17th Century」

請參閱演講海報與摘要,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Gendered Utopias in Chinese Porcelains and English Women's Writings of the 17th Century

Prof. David L. Porter

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w did English writers and consumers respond to the remarkable influx of luxury goods and aesthetic ideas from China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service of tea in willow-patterned porcelains now seems to us a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ritual. But how, exactly, were these exotic commodities transformed from curious rarities in the Restoration period to everyday goods in Jane Austen's day? And how did the alien visual sensibility evoked by imported Chinese wares interact with English literary culture along the way?
In Addison's Spectator essay of April 12, 1711, the narrator describes the unexpected juxtaposition of treasured books and imported Chinese porcelains in a wealthy widow's library. The essay's explicit association of imported Chinese objects with a female literary space is not altogether surprising. Twenty years earlier, Queen Mary had first inaugurated the fashion of decorating interiors with Chinese wares, filling every room in her apartments at Hampton Court with imported porcelain and lacquerware. Well-heeled women collectors followed suit, and for most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use and display of these exotic objects would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women's quarters in the homes of the elite.
We can readily imagine, then, that imported Chinese objects might have often wound up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treasured books we know these women also purchased in large numbers. To what extent might each have created a resonant space for the contemplation and enjoyment of the other, leading the delights of reading and viewing to be reciprocally enhanced? Literary critics often take it upon themselves to reconstruct the particular fantasies that texts made available to readers of a given time and place. Academic devotees of the written word are considerably less adept, however, at taking a larger anthropological view of how texts and visual objects might function together in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meanings. What if we allowe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exquisitely decorated Chinese wares that graced the shelves of a woman's library in the late seventeenth or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might have functioned as material correlatives to the books arrayed beside them? Examined closely alongside the female-authored fictions, poetry, and essays that provided the immediate literary context of their consumption in England, the scenes depicted on the illustrated porcelains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evoke an alluring imaginative space that are likely to have resonated in profound and unexpected ways with Leonora and her peers.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將於5/25舉辦學生論文研討會,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將於5/25(一)舉辦學生論文研討會,
歡迎大家共襄盛舉,不用事先報名即可參加。
2009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學生研討會議程
時間:2009/5/25 (星期一)
地點:文學院二樓會議室

08:00~09:00 報到
09:00~09:10 開幕式

第一場
09:10~09:15主持人:易穎梅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二)
09:15~09:35報告人:王淑津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博五)
<大坌坑遺址出土十二至十七世紀外來陶瓷器>
09:35~09:45 評論人:趙金勇 博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09:45~09:50 主持人:易穎梅
09:50~10:10 報告人:林容伊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一)
<唐代絞胎陶瓷工藝發展與起源問題>
10:10~10:20 評論人:陳萍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四)
10:20~10:35 綜合討論
10:35~10:50 休息時間

第二場
10:50~10:55 主持人:易穎梅
10:55~11:15 報告人:巫伊婷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二)
<從元末小楷看倪瓚書風>
11:15~11:25 評論人:邱國峰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三)
11:25~11:30 主持人:易穎梅
11:30~11:50 報告人:司嬡嬿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二)
<敦煌早期壁畫中水景的表現>
11:50~12:00 評論人:陳昱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四)
12:00~12:15 綜合討論
12:15~13:30 午餐時間

第三場
13:30~13:35 主持人:謝宛諭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二)
13:35~13:55 林宛儒,<畫像石稿本的類型與使用—以魯南陝北為例>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三)
13:55~14:05 評論人:林聖智 博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4:05~14:10 主持人:謝宛諭
14:10~14:30 游逸飛,<漢代鳥魚圖的多重寓意>
(台大歷史研究所碩三)
14:30~14:40 評論人:林聖智 博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4:40~14:55 綜合討論
14:55~15:10 休息時間

第四場
15:10~15:15 主持人:謝宛諭
15:15~15:35 張秩瑋,<河西地區十六國北朝半跏思惟像研究>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三)
15:35~15:45 評論人:陳怡安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二)
15:45~15:50主持人:謝宛諭
15:50~16:10盧宣妃,<圖肖像以顯文治:陳鑑如《李齊賢像》及其製作>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博三)
16:10~16:20評論人:李宜蓁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三)
16:20~16:35 綜合討論
16:35~17:00 閉幕式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東亞文化意之形塑--第十一至十七世紀間中日韓三地的藝文互動】系列演講:「明清海洋文化書寫的歷史反思:以琉球與長崎為中心的考察」

【東亞文化意之形塑--第十一至十七世紀間中日韓三地的藝文互動】系列演講

講 題:「明清海洋文化書寫的歷史反思:以琉球與長崎為中心的考察」
主講人:廖肇亨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 間:98年5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4:00
地 點:本所研究大樓704會議室

歡 迎 參 加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移動的桃花源」計畫主辦 http://proj3.sinica.edu.tw/~eaart/
備註:本演講採自由入席,不需事先報名,無任何身分限制,歡迎系所師生參加。
若需演講參加證明者,請當天向主辦單位索取,
網站上亦提供相關訊息與資料可供參考,歡迎各位踴躍參與!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片面之瓷-明清景德鎮瓷器破片特展》2009/5/4-6/6


展覽名稱:《片面之瓷-明清景德鎮瓷器破片特展》
展覽期間:民國98年5月4日至6月6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圖資大樓四樓迴廊
臺南縣官田鄉大崎村六十六號 TEL: 06-6930632
主辦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記者會暨開幕茶會】
時間:2009年05月04日(一),下午兩點三十分
地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圖資大樓四樓迴廊

《片面之瓷─明清景德鎮民窯瓷器破片特展》
開幕新聞稿2009/05/04
全國首創的藝術史學系首度與收藏家合作,將於5月4日下午兩點半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圖資大樓四樓迴廊舉行「片面之瓷─明清景德鎮民窯瓷器破片特展」開幕茶會,展覽開幕由藝術史學系系主任黃翠梅教授親臨主持,特別來賓為捐贈此批明清景德鎮瓷器破片的蔣瑞勝先生,此展為藝文界一大盛事。
蔣瑞勝先生與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院長陳松長教授熟識,得知本系欲培養兼具藝術史學、博物館學與文物修復理論與實務「三位一體」的人才,便慷慨捐贈本系明清景德鎮民窯瓷器破片約300件,以作為日後學生課業學習的教材。由此批明清景德鎮民窯瓷器破片能看出當時的文化、社會、經濟多重意涵,在學術研究上極具價值,本展將有助於日後臺灣漢人墓葬與出土(水)景德鎮瓷器破片的研究。
本系充分發揮民間捐贈文物之效益,特辦此次展覽將研究成果與社會大眾共享。透過研究與展示重新賦予瓷器破片新的生命力,一改破片無價值的觀念,展件背後有訴說不完的故事,讓大眾能從瓷器破片細部遙想景德鎮民窯瓷器的文化脈絡,並與現今生活品牌法蘭瓷連結,顯示生活方式與審美品味。
參與幕後展覽策劃及執行的工作團隊,是由本系第一屆至第三屆共20餘位學長姊,義務指導本學期修習「策展與詮釋」課程的三年級博物館學組學生共同組成。在系上師長們數年來的辛勤帶領下,學生們累積了藝術史學、博物館學、文物修復三方面的專業能力,因而得以勝任策展人的角色,並將所學實際運用於此次展覽上,一手包辦研究到展示手法的細節規劃,乃至宣傳及教育活動設計,不僅成功結合課程設計、創意思考和實務操作的「教/學」展示,更充分展現藝術史學系學子們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優異能力。

歡迎各界蒞臨共襄盛舉,給予我們鼓勵與指教。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2009/5/4

搜尋此網誌

總網頁瀏覽量

聯絡壇主

JournalofArtStudies@gmail.com 李佳穎 小姐 (03)422-7151*33661